【場次一】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能力鑑定精修班
本精修班為準備 iPAS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能力鑑定之強化課程,內容涵蓋國內外碳排管理政策趨勢、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與報告、ISO 50001 能源管理實務、組織與產品碳足跡計算方法、淨零路徑規劃、減碳策略制定、碳資產管理、以及鑑定考試模擬與解析。
【場次二】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能力鑑定精修班
本研習以全面提升教師AI基礎認知、應用能力與導入規劃技巧為核心宗旨,協助第一線教育人員與專業人士在教學、研究與產業實務中發揮AI技術之最大價值。課程設計橫跨「機器學習基礎」、「生成式 AI 應 用 」、「 AI 倫理規範與導入規劃」三大核心領域,兼顧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並著重於未來產業應用之連結與落地實踐。
【場次三】數位設計與AI應用實務研習
課程旨在協助教師深入理解碳足跡、溫室氣體及ESG等環境永續相關議題。透過數位設計與AI應用的實務工作坊,並結合實際操作與產業運作模擬,教師將能透過體驗式學習,深入掌握相關專業技能。
【場次四】人工智慧在淨零碳排與永續發展中的應用
本課程旨在深度探討人工智慧技術在淨零碳排放策略中的應用,並有效整合碳盤查與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促進參與者對環境永續發展(ESG)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深入理解。本課程尤其關注如何利用前沿科技改變傳統碳管理模式,並提升企業在現代環保要求下的競爭力。
【場次五】淨零低碳循環設計實務研習
課程以推動淨零排放、低碳轉型與循環經濟為核心,旨在探討如何透過碳盤查導入,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碳足跡、實現產品生命週期的最大化利用。同時,課程將融合前沿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分析,幫助參與者掌握實踐操作的技巧,應用於不同領域與產業。
【場次六】從設計到再生:結合AI打造永續生活的創新解方
本研習課程旨在培訓技職大專與高中教師,融合設計思維、循環經濟、民生科技、人工智慧(AI)與永續發展,強化教師將「淨零教育」與「永續設計」納入日常教學的能力與創新策略。面對氣候變遷、數位轉型與教育素養導向改革,教師不僅需成為知識傳遞者,更是未來綠色與科技教育的推動者與實踐者。
【場次七】綠色能源電池科技實務研習
本培訓課程主要在教授鋰電池製造與相關之電化學性質的分析檢測技術,課程內容由簡單的知識背景介紹到基礎原理知識再逐漸進入鋰離子電池的技術核心,包含材料開發、製程優化、安全評估。並邀請相關業界人士分享實務面上,鋰電池產業目前所面對之機會、前景與挑戰。最後導入實作課程,從原物料、材料製備、配方、混漿、塗佈、乾燥、裁切到電池的組裝過程,一步步將鋰電池之製造過程進行詳細解說,使參訓教師能由淺入深地學習鋰電池產業相關專業知識。
【場次八】智慧照護、產學攜手研習課程
為了讓全國技職教師掌握最新智慧照護趨勢與應用,本次研習特別規劃了一系列講座,邀請來自醫療與學術界的專家,共同探討智慧照護的前沿技術與實務應用。透過本次研習,教師們將能初步了解台灣智慧照護的應用與發展,掌握關鍵技術趨勢,為未來的教學與研究奠定基礎。
【聯絡人】教育部產學連結合作育才平臺執行辦公室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蔡佩珍專案管理師
活動將帶領教師了解如何掌握STEM跨域教學趨勢及探索國際教育實務應用,進而激發教學創意,拓展全球視野,打造與世界接軌的未來教室。
【活動資訊】
課程聚焦生成式AI與智慧應用技術,協助教師掌握AI工具在數位內容創作、App設計及Azure OpenAI應用上的實務操作,提供創新教學與提升教育效能的數位轉型助力。透過實作演練與專業指導,教師能有效強化數位能力,促進教師在AI時代發展創意思維的能力。
【活動資訊】
【主題一】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主題演講
題目:符合大腦學習機制的教與學
講者: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吳嫻教授
【主題二】教學精進創新與專業社群成果發表會
匯集113學年度第2學期本校「教學精進創新與專業社群計畫」進行成果發表,藉由計畫實施成果互相觀摩及交流,達到促進教師教學精進與教學品質提升之目的。本次以「AI融入教學設計與課程創新」、「EMI課程活化與實踐」、「AI融入學習支持與師資培育」、「教學模式之精進與創新」及「教材設計與跨文化學習」等5個主題為場次主軸進行分享
為協助教師深入了解人工智慧於教學場域中的多元應用,本次研討會以「AI導入教學場域:助教角色、學術誠信與STEAM創新」為主題,特別邀請三位專家學者,分別就AI在教學輔助與學習分析、學術倫理與研究誠信,以及STEAM課程創新應用等面向進行分享,期能引導教師深入思考AI技術融入教學的可能性與實踐策略
【研討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