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jpg
時間 113年3月19日(二) 12:00 ~ 13:30
地點 外語學院 LB301教室
主持
蔡宗佑教務長
得獎教師
單位
教學成果名稱(教學特色)
簡報
 李玉蓮老師
李玉蓮
織品服裝學系

「以愛為出發」從包容性善念設計到服裝設計的教學實踐

1.本課程設計在教學方法上採用了講述教學、設計思考、問題導向學習法、專案導向學習法、自主學習、雙鑽石設計法、討論教學、專題實作、發表教學等多元方式,並以解決社會問題產生創作價值;而在學生學習成效考核亦採多元的方式評估,如專題實作與發表、日誌簿、反思回饋心得、自主學習計畫書與成果報告書,以及動態秀展現作品。

2.(1)課程實際操作與內容與SDGs相輔相成,設計理念與思維切合課程學習目標。

  (2)課程設計以主題式自主學習、問題導向學習、日誌簿為方法,試圖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改善被動態度,教學方法有助於學生學習,並具創新性。

  (3)教學方法及設計多元,透過講述教學、設計思考、問題導向學習法、專案導向學習法、自主學習、雙鑽石設計法、討論教學、專題實作、發表教學,多面向實作式的訓練學生,教師對教學的用心。值得肯定。

  (4)透過展演聯展具體展現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學習回饋亦多持肯定,多面向的進行學生學習成果分析,了解學生學習成效,值得效法參考。

3.本計畫「『以愛為出發』從包容性善念設計到服裝設計的教學實踐」以包容性善念設計為主要出發點,並善用許多設計思考的工具,讓學習者可以有效在團隊合作過程中,完成相關的設計、完成品牌設計演練服裝作品等。

4.課程以設計導向學習;包容性善念設計演練與雙鑽石設計法,實踐從設計到製造實作一體化的學習流程,導入兩個單元階段學習;第一階段以人為本的包容性善念設計,第二階段以專案設計品牌設計思考模式反轉服裝教學現場,同時發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社會責任、包容性與善念,同時具備合作、自主、解決問題能力,幫助學生打破自我的設計邊界。培養同理心與設計的換位思考,開拓設計多元視野角度與善念設計值得推薦。教學評量分數佳,課程採用的教學班級經營與互動教學策略,確實能增進師生互動。

5.使用九種教學方法融入課程,讓教法與見解更加多元。從同學的反思中看見小組偕同工作的不容易,是一門非常有挑戰、有變動又感到不安的課程,不過這些都是難得的養分,也在回饋中看見同學們的成長,很不容易。

item pdf s

黃翠娥老師
黃翠娥
日本語文學系

日本概論

1.本課程參與Xplorer 探索者素養導向計畫,以體驗、統整、反思、應用等教學理念進行課程創新規劃的遠距課程,並錄製33支影片,提供學生線上學習。在班級的經營上,為能強化學生與教師之學習互動,另開闢線上輔導時段,以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然學生學習成效檢核係以分組報告之方式,需要有技巧的設計,俾利每位學生都能有效投入,確保學習成效。

2.(1) 課程設計採非同步網課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及素養能力的養成,課程設計融入教育目標理論、鷹架理論、翻轉網課教學、素養導向設計,設計理念與思維切合課程學習目標。

  (2)教學理念注重學用合一,以學習成效為目標,課程內容以日本不同面向議題,訓練、引導學生學習,教學方法有助於學生學習,教師對教學的熱心,值得肯定。

  (3) 班級經營採討論區、分組報告、發表,進行學習收穫、反思與建議分享,教學成果已完成影音檔及影像檔為教材。

3.本計畫「日本學啟蒙課程—日本概論」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目前已錄製好的影片進行教學,透過文章閱讀(33份影片)、考試(每一單元20題)、作業書寫(10篇)、討論、評論與分組發表(運用Teams平台),來提升深化學生的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創意力。教師運用時間與各組討論與給予回饋,並能夠反思即使是自己的用意良善,但仍能夠根據學生的回饋,調整合適的課程設計與份量,值得肯定。

4.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精神的養成。111學年度之前以翻轉教學(教學檔案放置於 powercam 平台上)為主要教學模式,111學年度起,上學期的日本概論改為錄製影片的網課教學。網課與學生的互動較為缺乏,自制力差的學生會影響學習成效。

5.黃老師以十年的課程經營歷程說明翻轉教學的應用與改變,因應疫情時候的網路課程教學,有清楚的教學目標與理論,評量上有師生互動與同儕互評,同步有線上與線下的輔導,也經歷過學生對於翻轉教學的不適應,教學影片完備說明清楚。不過大一新生需要時間熟悉學校、老師與同學,並與老師建立信任感,因此大一的概論課程如果能以部分網路課程、部分實體課程,相信效果會更好。

item pdf s
時間 113年3月20日(三) 12:00 ~ 13:30
地點 外語學院 LB301教室
主持
教發中心韓千山主任
得獎教師
單位
教學成果名稱(教學特色)
簡報
 劉一龍老師
劉一龍
社會工作學系

三二一跨域共學之原住民社會工作教學

1.本課程採多師共課,運用三位教師不同專業之跨域整合,教學方法包含課堂講述、分組討論、原民夥伴、邀請演講、工作坊和課外參等多元方式經營課程;修課學生背景亦屬多元混成,且於非課堂時間辦理工作坊,教師需要更多的課程投入時間及學生參與,實屬不易;另期末報告以探索原住民的 Gahter Town 部落地圖製作或產業推廣APP設計,有具體的學習成效展現。惟因有高教深耕計畫經費之支持,方得有如此豐富的課程設計,需考量未來若無此計畫之支持,如何維持之多元課程經營方式,建議可將發展為USR計畫,以創造課程之實踐價值。

2.(1) 課程設計內含專長跨域+科技學習+實地探訪+部落夥伴等作為,並融合創新多元教學方法而成,值得學習,課程設計理念與思維切合課程學習目標。

  (2)課程教學方法多元,學習與研究場域融合,以討論、參訪、共同檢視、諮詢意見互動進行班級經營,教學方法有助於學生學習。

  (3)採問卷前、後測之回饋進行質量化分析,透過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多面向的進行學生學習成果分析,了解學生學習成效,評估方法值得參考。

3.本計畫「三二一跨域共學之原住民社會工作教學」,透過三位教師上課教授、小組討論、演講刺激、兩次工作坊(Gather Town 和 APP設計)培力與一次部落參訪,來加深學習效果。同時三位教師以及同學都能檢視與反思課程設計,對於後續的課程有提出新的想法與規劃。

4.讓同學了解原住民族的歷史脈絡與相關議題。認識原住民族的困境和突破(服務),包括經濟和產業、身分與家庭、原漢交流等議題。厚植同學服務原住民族的專業能力。課程評估方式採用自行設計之問卷,結果達前後顯著。透過部落參訪獲得實地探索的經驗,再到課堂聽講,能夠幫助學生們產生想像,也有助於思考。

5.讓社工系同學走入現場理解真實世界是很重要的課程目的,在本課程中透過三位老師的協力有看到這樣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目標。後續課程的延續與對社區的影響,可做為為來展望與之後課程的延伸。

item pdf s

11303202

蔣之英

法國語文學系

法語新聞聽力訓練 & 專業法語聽力訓練

1.本課程為能貼近生活實務的運用,採用「真實的視聽教材」,如廣播新聞、電視新聞、電視政論節目等;而在議題的選擇上,也把近幾年重視的ESGs全球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等議題導入課程中;同時,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延續強化學習效果,符合語言學習之關鍵,並以 DELF/DALF 法語檢定考試,客觀性的檢核學習成效。

2.(1)以真實的教材(廣播新聞、電視新聞、電視政論節目)融入課程,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搭配不同的練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以期達到培育目標,課程設計理念與思維切合課程學習目標。

(2)明確的教學策略及課程經營,課後採自主學習練習,期末結合永續發展主題,拓展學生世界觀及社會責任感,教學方法有助於學生學習。

(3)採任務型教學法、同儕合作學習、反思學習協助學生學習,可見教師對教學的熱心,值得學習。

(4)學生通過法語檢定的數量占比高,學生學習成果佳。

本計畫「法語新聞聽力訓練 & 專業法語聽力訓練」是法文系大三上下學期選修課程,課程規劃以真實生活的法語教材為主,目標在提升聽力,並促使學生課堂中、課後、期末自主學習。教師會透過課程循序漸進,難度由淺至深、速度由慢至快,來引導學生學習,課堂中與期末會透過分組,讓同儕分組合作學習,課後則是個別將課程聽力內容撰寫為逐字稿,深化相關語言能力。教師同時運用不同的主題(包含以巴衝突、永續發展以及女性人權等),讓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也能夠關心國際社會所關注的議題,培養社會關懷與責任感,對於學習過程與主題內容有機會進行反思。學生對於課程扎實的訓練也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並給予課程很高的評價與肯定。

加強聽力理解及提升對法國的認識。教學理念將教材的屬性鎖定在「真實 (authentique)」的視聽教材」。在外語教學領域,所謂「真實的教材教材」,因此「真實的視聽教材」包括:廣播新聞、電視新聞、電視政論節目等利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步驟、任務型教學法、同儕合作學習及反思學習等教學法讓學生們進行學習。每週的視聽教材皆搭配數個不同的練習活動,諸如:聽寫、問答題、是非題、選擇題、填空題,藉由這些活動從不同聽力技巧的面向加強學生的聽力。教學評量分數佳,學生們認為自己聽力有進步。

老師的報告撰寫仔細,其中對於同學作業批改之仔細,實屬難得。每年討論的議題均不同,老師都需要費心更新備課,可見老師在教學上的努力。

item pdf s

11303203

袁韻璧

英國語文學系

科技融入文法教學,不可能的任務?

1.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習主權交由學生,深耕課外學習之自主學習強化,讓學生自選線上平台與多媒體科技工具(達12種之多),提供學生適性學習之機會,並以小組自主學習專題計畫的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非常具有彈性的不確性的教與學模式,對教師很大的挑戰且需要勇氣,也需投入更多的心力。

2.(1)課程以自主學習為重心,學生為主、老師為輔進行,學習中融入網路科技,帶入課程的創新作為。

  (2)課程設計融入教師講課及做中學元素,運用所學於實際教學中,以達學用合一之效。

  (3)班級經營採微型教學、期末學生口頭報告、學習心得與課程評量進行,教學方法有助於學生學習。

  (4)教師教學評量,在學生學習自評、課程評價都較系、院、校分數為高,學生的質化意見持肯定正面,值得嘉許。

3.本計畫「科技融入文法教學,不可能的任務?」運用小組口頭報告,微型教學、自主學習專題計畫的方式,除了傳統文法教學,亦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各種英語語料庫(COCA, BNC, Linggle)、多媒體科技(ChatGPT、網路遊戲等)設計教案,提升教學效率,並因應時代變化。在此課程設計中,教師與學生能夠教學相長,與時俱進。

4.充分利用科技提供的便利,更新傳統的文法學習與教學方式。藉由課程的要求,提升了師生雙方的科技知能與學生的學習成效,藉著小組自主學習專題深入探索科技(如形成式人工智慧ChatGPT及語料庫COCA)在文法教學上的運用。十組的自學專題計畫中所使用的線上平台與多媒體科技工具共達12種之多, 活絡教學氣氛。多數學生認同不只有助於提升自主學習規劃能力,也幫助學生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增進其跨領域競爭力。

5.在AI時代中,科技融入教育是必要的思維,老師立意良好,但建議在〝科技教育〞的定義與分類上須說明清楚。使用資料庫算是科技教育?使用kahoot這些多媒體是否也算是科技教育?另外在生成式AI的部分是讓同學"自學"老師要如何引導或是確認作業的正確性,這些都期待老師後續能夠更釐清。

 item pdf s
JSN Corsa template designed by JoomlaShine.com